首頁 > 病媒介紹 > 蚊子 > 蚊子Mosqutio

病媒介紹

蚊子Mosqutio

分享到
蚊類不僅會吸食血液,並可傳播多種疾病,例如:登革熱、血絲蟲病、日本腦炎、痢疾…等。

台灣地區之重要病媒蚊,常見的有以下幾種:


1.埃及斑蚊
埃及斑蚊之成蚊,其胸部被板上有一對銀白色似括弧之曲線,由卵發育至成蟲約需8-10天,成蟲壽命約為30天,主要生存環境為積水之人工容器,諸如蓄水槽、水缸、廢輪胎、水桶、花瓶、盆栽、瓶罐以及積水之地下室等,雌成蟲之主要吸血對象為人類,在白天吸血,舉凡在室內或住家附近作息的人們都可能會受到牠的叮咬。


2.白線斑蚊
白線斑蚊成蟲之胸部被板中間,有一條直的銀白色線,成蟲壽命約為20.6天,在住宅區內,其主要孳生於人工積水容器中,與埃及斑蚊類似,惟白線斑蚊多在屋外吸血。


3.瘧蚊
全世界瘧蚊已知共有422種,與瘧疾有關的有68種,台灣有紀錄的蚊種有130種,其中瘧蚊屬的種類共有16種,室溫下,由卵至成蟲約需16日,白天較喜棲息於室內,如牆壁下方、懸掛衣服上、蚊帳內、壁洞、床下及隙縫內。


4.小黑蚊
小黑蚊不是蚊子,而是屬於雙翅目蠓科的台灣鋏蠓,是一種體型微小的吸血昆蟲,俗稱「黑微仔」小黑蚊成蟲體長約 1.4mm,雌蟲嗜吸人血,吸血活動白天進行,以中午至下午時段為吸血高峰。雌蟲習性低飛,因此多叮人體小腿、手背、手肘等部位,叮咬後會產生奇癢、紅腫等症狀,嚴重者會產生過敏反應;吸飽血的雌蟲懷卵2-3 天即可產卵,卵產於潮濕之土表。其幼蟲為陸生,主要取食藍綠藻與綠藻等藻類,這些藻類滋長於潮濕的土壤表面。小黑蚊為滋擾性昆蟲,尤其在白天活動時易被叮咬,目前尚無傳播疾病的記載。由於小黑蚊之吸血特性,因此人的活動與行為也是決定台灣鋏蠓密度高低的重要因子;如在農莊、社區、村落、學校、廟口、公園、風景區、遊樂區等人多或人群聚集活動場所都是小黑蚊可能猖獗危害的地方。
上一頁
TOP